2016年9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建“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9月14日,“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在2016年(第七届)中国国际石油化工大会会程中正式成立。
国烨作为创始单位见证联盟启动
在经历了60多年的粗放式发展后,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已经具备走出国门的能力,绝大部分企业也产生了强烈的出海诉求,“走出去”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需要。为了进一步有效推动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全球化发展,更好地配合中国政府“一带一路”战略,“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应运而生。
成立背景
- 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贯彻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加快推进国际产能合作。
- 中国石化企业“走出去”,面临着海外投资并购经验不足、信息渠道不畅、对东道主缺乏了解和沟通、融资能力有限、风险防范能力不足等挑战。
- 在国家发改委等政府部门的支持指导下,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联合行业领军企业,发起成立“中国石油和化工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
该联盟由上海国烨和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神华集团、中国中化、中国化工、中国化学工程、延长石油、烟台万华、天津渤化、上海华谊、山东鲁西等70家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领军企业共同发起,于9月获得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成立。9月14日,上海国烨与其他联盟创始单位代表在中国国际石油化工大会现场共同启动了该联盟。
国烨董事长丁明德和与会代表参加“中国石油和化工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启动仪式
构建国际产能合作新平台
据悉,“国际产能合作企业联盟”将建设成为发布国家相关政策举措、推荐项目合作信息、规范企业境外经营行为、防范企业对外合作风险、推进产业协同出海的统一平台。该平台以共商、共建、共赢为原则,以企业诉求为导向,以构建国际产能合作新平台、开创对外开放新格局为愿景,将完成包括战略与政策研究、信息与网络共享、产业与金融结合、行业协调、风险防控等方面的工作。
重点工作
- 政策沟通:发布国家相关政策举措,对接双边、多变政府产能合作机制
- 信息共享:为企业提供重点国别的产业需求、投资政策、劳工规定、税收金融政策等信息
- 产业协调:协调企业分享经验、共享资源、抱团出海
- 产融结合:与金融机构建立联动机制,推动成立石化行业走出去基金
- 风险防控:规范企业境外经营行为,防范企业对外合作风险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兼国际合作部主任庞广廉表示,未来联盟的工作重点包括欧洲、美国、日本等专用化学品及精细化工等方面的技术引进与产业并购,并推动在巴基斯坦、越南、伊朗等国的中国石化园区建设、输出中国石化业的标准,以及“走出去”的战略课题研究等。
- 国恩股份复合材料项目投产
-
- 01-09
- 四建参管中科炼化煤制氢加快管道试压保投料试车
-
- 01-09
- 德智库:德国2019年碳排放量显著降低
-
- 01-09
- 阿联酋能源部长称海湾地区原油供应正常
-
- 01-09
- 行业现多重底 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
- 01-09
- 湖北实行危化品分级审查管理
- 01-08
- 回顾2019 展望2020| 高质量发展是主旋律
- 01-08
- 山东确定12个高端化工产业集群
- 01-08
- 江苏力推危化品企业“三升三减一降低”
- 01-08
- 我国四艘新一代超大型液化石油气船同日命名
- 01-08
- PP 即将开启反弹行情
- 01-08